嘉鱼县心理咨询师刘成林的160余次“解心结”——找寻情绪的出口

50多天足不出户,加之有疾病,抑郁想自杀,心理援助帮他重拾生活信心;

不能复工,房贷压力大,家里“顶梁柱”十分暴躁,心理援助开导,笑声重回家庭……

抗击新冠肺炎疫情,嘉鱼县在2月初成立心理援助团队,10多名咨询师对外公布手机号,并“驻扎”到疑似患者、确诊患者和小区居民微信群中。

截至3月17日,该团队开展心理援助700多人次。其中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咸宁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刘成林,接待咨询共160余人次。

普通群众:不要无限放大负面情绪

刘成林接到的第一个电话,是一位农村小伙。

“全身无力,喉咙疼,看抖音上说的症状,怀疑自己感染了。”小伙很害怕。

“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?在此前后,你做了什么事?”刘成林帮他筛查。

原来,前几天阳光好,小伙去挖田,出了几身大汗,没换衣服。觉得不舒服,他开始害怕、睡不着,半夜起来抽烟。

刘成林继续问,去过武汉没有?家里、村里有人确诊没有?得知都是否定答案,刘成林安慰他:“应该是感冒,改变下生活方式,少看一些不切实际的信息。”

几天后,刘成林回访,小伙心情很好:“把抖音卸载了!每天陪老婆、孩子,身体的不舒服都没有了。”

刘成林说,隔离在家,很多人稍有不适,就担心、怀疑自己,产生恐慌,越想越睡不着,有的凌晨一两点打来电话,“我们就帮他拨开心里那层迷雾,让他看到本质是什么,我们其实是安全的,不要受外界干扰,无限放大负面情绪。”

疑似患者:忽略过程,重点关注结果

刘成林还对一个疑似患者家庭进行过援助。

这位男子低烧,CT显示肺部有玻璃状阴影,住院10多天后,医生安排其回家。

老婆担心影响孩子,让男子去他母亲家住。“你究竟是不是新冠肺炎?”母亲见病历上没有明确,揪住这点不放,怪他没有跟医生沟通清楚,责备儿子不会照顾自己,生病了惹一堆麻烦。母亲反复唠叨,儿子压力也大,担心传染给母亲,担心“祸害”邻居……

“是不是新冠肺炎不重要,重要的是医生让你出院了,你身体也没有其他不适了。”刘成林说:“我不知道医生为什么没有写诊断结果,但安排出院,肯定是做过排查,一般肺炎也可能有玻璃状阴影。我在确诊和疑似病例的群里,大概知道医生的工作流程。”男子情绪平稳后,刘成林又去开导这位母亲:“您接纳儿子到身边隔离,这是母爱的伟大,真正爱儿子、让他能尽快康复,需要一个愉悦的环境……”

一个多小时沟通后,这家人想通了,不再去纠结病历怎么写的,重点关注自己平安无事、安全在家。

刘成林说,情绪是很复杂的,究竟该向左、还是向右,及时引导、开导,能避免钻牛角尖,愉悦的情绪不仅对自己、对家庭有利,对整个社会都好。

确诊患者:换位思考,慢慢都会好起来

一天中午,一位确诊患者治愈后回小区。小区居民有不同意见,坚决不让她进来。

沟通了一下午,无果。相关部门安排,这位患者再次回到隔离酒店。

担心她想不开,刘成林及时联系:“难受就说出来!从患病到康复,您一路坚持挺不容易的。”

刘成林说,任何心理援助,首先都要有同理心,对其情绪、感受予以理解接纳。对方情绪稳定后,刘成林开始化解她的怨气,告诉她邻居也是想保护自己和家人。这位女士接受了现状,打算安心待在隔离点,“慢慢都要复工了,说不定过几天就好了。”

这段时间,刘成林援助比较多的,是因不能复工导致的焦虑。一位男子抱怨,家里开餐馆,一家老小都靠这间门店,不知道还要关到什么时候。“家里还有哪些人?孩子多大了?”聊天中,刘成林建议:“平时很忙,何不趁这段时间好好陪孩子,把难熬的时光变成珍贵时光,帮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。总有一天会复工,等复工了,好的习惯会帮助孩子,也让家长省心……”

“关”久了,需要疏导的情绪很多。刘成林说,她和同事就是多陪伴、多倾听,启发大家多角度思考,在困难中找到一些机会,在痛苦中创造一些喜悦!(陈会君 江开群)

来源:湖北日报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